历史文化
清政府收复新疆后,组织军民修挖各渠,又组织在惠远以东拓荒造田以发展农业生产,杨柳青人积极参与了这些建设活动,成绩斐然。……这种城乡商农相互结合、促进、调节的发展形式,成为伊犁城乡发展的雏形,最终构成伊犁城乡今日之经济模式。惠远城的繁荣与发展,带动了伊犁地区,特别是伊犁九城及城乡的发展。
—作者题记
绥定官钱局和惠远官钱局
1889年,新疆绥定始设官钱局。1908年惠远设官钱局,隶属于绥定县官钱局,以较低利息贷款给商民。官钱局主要受理汇兑、发行纸币、兑换货币、放款取息等业务。此后出现了葛荫榕、沈兴斋合开的钱庄。
官钱局发行伊犁制钱,人称“伊帖”,票面壹仟文(内地印刷),每票合纹银壹两。持官钱局钞票兑换白银每百金加水至二十五、六两之多。(见1911年5月26日《民立报》)。
另有辅币“狗娃子”(铜制、条形)、“布帖”、黄色龙票等。
“油布帖”为帆布做,浸泡桐油数日后取出,上印满、蒙、维吾尔、汉文字。油布帖一票面伍佰文(因伍佰文票面使用广泛,而纸质易烂,故用油布)。
黄色龙票又称“省票”,每票合纹银壹两陆钱陆分,此币坚挺,壮汉干活一日,得龙票一张,可供五口人家五六日家用。惠远赌坊还流行一种竹牌子辅币。
1907年的惠远万寿宫牌楼(王民斌供照)
晏恩钰与“钰泰和”
惠远新城内有杨柳青人晏恩钰开设的当铺“钰泰和”,字号取其名字中最后一字,并寓意“生意兴隆、稳如泰山、和气生财”。
晏恩钰祖籍天津杨柳青镇盘香胡同,人称“晏恩”。自赶大营进入新疆后,居住在惠远53年,1947年病逝于乌鲁木齐,享年76岁。
他终生饱经忧患,历尽艰辛,经历清朝后期、伊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坎坷人生铸造了他刚毅坚强的性格和待人诚恳的品质。他轻财好施、心怀坦荡,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对赶大营初来乍到而身无分文的老乡总是慷慨解囊,对鳏寡孤独及老而将终者,每年请木匠做数口棺材,置北大街关帝庙内以备使用。
晏恩钰的父亲名叫晏万达,1875年随左宗棠西征大军“赶大营”,奔走效力军营。至甘肃安西府(今甘肃安西县)患伤寒,病死于安西客栈。为寻找乃父遗骨,晏恩钰于1892年自杨柳青赴甘肃安西府,以滴血认骨(咬破中指滴血于尸骨上,根据是否浸渍判定是否为亲人尸骨)之法寻其父尸骨不得,便随赶大营的老乡进入新疆。
晏恩钰于1893年到达新疆绥定县惠远新城,时年22岁。在惠远四年后,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徒步返回故里。在故里他以卖柴草为生,但不幸草被歹徒黑夜纵火而焚烧一空。无可奈何之下,他二次走上赶大营之路。
1899年,晏恩钰第二次来到惠远,以盘热炕、裱糊顶棚、钟鼓楼下卖瓜子、伊犁河边贩鱼为生。经过几年辛劳,他终于薄有积蓄,随之收卖粮草。经多年努力,遂成为惠远北大街首富,创办惠远唯一的典当行“钰泰和”。
除典当行外,他还兼营放贷取息,并经营粮、草、食盐等。因家族数代目不识丁,晏氏经营当铺非常有特色。晏恩钰对所有典当物品,首先登记记账。物品排号是在两木牌上画像并记上序号,当铺和典当方各持一。赎物时,以二木牌画像序号合对为准。
惠远城的种植业
人口的增加,商业的繁荣,为城郊种植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个时期,惠远新城出现了纤维作物、油料作物、嗜食作物、瓜果类作物,以及内地的优良作物品种和花卉品种的种植。与此同时,内地的先进栽培种植技术、生产经验和生产工具也被推广运用。这个推广过程是在艰辛中起步,以辛劳和汗水换来的。
1864年,伊犁战乱,农垦水利设施俱遭破坏。惠远城以东已是“地亩荒芜,耕者不及十分之二”(《陕甘新方略》319卷第26页)。喀什渠“堙废之处共一百二十余里,其它各渠也是“渠畔被水冲刷半成沟涧”。
战后,清政府组织军民修挖各渠,又组织在惠远以东拓荒造田以发展农业生产,杨柳青人积极参与了这些建设活动,成绩斐然。经过几年的耕种,城郊的荒地很快变成了熟地。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劳动,昔日“榛莽丛生”,“田园荒芜”的土地,变成阡陌相连的良田,到处响起人们的扶犁喝牛声。
在这些土地上种植的谷物种类繁多,有水稻、小麦、大麦、豆、高粱、苞谷、葫麻、芝麻、菜籽、大豆、绿豆、糜子、芥子、小豆、燕麦、糯米。
蔬菜类有韭、葱、蒜、薤、白菜、百合、茄子、王瓜、萝卜(分黄、红、白、绿四种)、辣子、洋芋、山药、南瓜、刀豆、菠菜、丝瓜、苦瓜、冬瓜、番瓜、芜萎、莲花菜、且莲、豇豆、莴苣、芹、荠。还有西瓜、脆瓜、香瓜、甜瓜。
花卉类有菊(分秋夏两种,而秋菊只粉红一种)、玉簪、石竹、玖瑰、刺梅、夹竹桃、晚香玉(夜来香)、月月红、海棠、牡丹、萱草、洋蝴蝶、芍药花、秋海棠、荷叶海棠、仙人掌、仙人球、萝卜莲、水莲、迎春花、茉莉、韭叶兰、令箭荷花、铁莲、金丝莲、月季等。(见《创修新疆绥定县志》)
惠远城以东八端、九端、十端已是稻谷、粮食、油料的主产区。其中杨柳青人秦福以种稻、小麦、玉米、芝麻、棉花、粘谷(又称狼尾谷,东北品种)而著称。周边出现专种稻米的“四家庄”、“油坊庄”、“刘龙官庄”、“肖家坑坑庄”等。粮食连年丰收,有力地支援了惠远城的军民用粮,解决了惠远城民食及用棉油问题。
这种城乡商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调节的发展形式,成为伊犁城乡发展雏形,最终构成伊犁城乡今日之经济模式。惠远城的繁荣与发展,带动了伊犁地区,特别是伊犁九城及城乡的发展。
城郊众多的蔬菜瓜果种植,数天津杨柳青人范氏家族的范家菜园和杨柳青人合资的在理公所园最有名。后者以东大园、西大园闻名遐迩。
其共同特点是:蔬菜上市早、品种齐全,以山药、百合、韭黄驰名。他们所用的菜籽皆精挑细选,从杨柳青直接寄到惠远,并以杨柳青传统耕作技术栽培种植。
他们采用温室育苗,编织席抱,自制泥碗扣秋、压蔓等办法对西瓜、甜瓜、香瓜、生瓜、脆瓜等进行保温和养护,以保证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吃到全码菜(即这天要吃到夏天所有的菜)。
当时旧例,各菜园竞相在这天给帅府尝鲜,即给伊犁将军府送全码菜,此俗一直沿袭到1930年。
惠远公所菜园(东大园)
范氏家族中范三(范永珍)、范五(范永安)1903年携带长子范玉璞,徒步一年从杨柳青来到惠远新城。他们先是在钟鼓楼下开小吃店、羊肉馆、猪肉铺,数年后经营城西北隅菜园240亩,种植小麦及玉米田500亩,芍药园5亩。这样,范氏家族既经营店铺,又有菜园和花圃。逢夏秋季,每天都有马车去他那里批发菜和花卉,运往宁远城汉人街销售。范家菜园从1908年到1944年经三代人辛苦经营始成规模。
惠远公所菜园成立于光绪二十年(1894)于惠远城东郊,号称“东大园”。
这里土地肥沃,光热条件好,且水源充沛,建城伊始便有数户天津杨柳青人在这里落脚并种植蔬菜。1908年已成规模,并确立股份制。至1944年已有八家股东。
八大股东取字号“同义和”。这八家股东分别是:魏振喜(半股)、姚永生(魏的亲戚,半股)、韩连奎(壹股)、刘连贵(壹股)、陈万程(陈万程返回天津杨柳青后,这一股由外甥范玉坷顶替,壹股)、蒋松年(银匠,壹股)、李少华(壹股)、李树元(壹股)、在理公所(壹股)。上述股东不参加菜园管理或劳动,年终分红利。参与者既有工钱又有年终红利。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大家聚首在理公所,说公事,总结一年公所园子盈利,公推一人当掌桌(杨柳青俗语,即经理或掌柜的)。
掌桌不是终身制,每年公选一次,须大家一致赞成通过。掌桌要琢磨出一年的经营方案,盘标出一年的收支情况,包含投入资金、开销等项。
从清末到民国,在理公所菜园分别由魏振喜、韩连奎、刘连贵担任过掌桌。惠远城人又称魏掌桌、韩掌桌、刘掌桌。他们都是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常年有分工,魏振喜负责全盘,韩连奎负责播种、育苗、栽秧,刘连贵负责田间管理,插菜(即买主购菜时插一柳条,表示这畦菜己售)。
“在理公所”园占地120亩,由八位股东集资40两黄金购置的,每家出资5两黄金,购15亩地(当时市价l两黄金可购买上等熟地3亩)。
公所园四周建有围墙,坐北朝南建山门,跨过山门为东西长50米的大殿和东、西厢房。大殿供有观音菩萨像,东、西厢房为伙计、雇工住房,厢房背面为马厩、仓库和伙房。另有百米长菜窖两处,洗菜池一处,肥料场一处。长年雇有伙计,雇工15—20人,管吃管住。另有临时性的天工,日付工资。掌桌和雇工同桌用餐。大忙时节每15天犒劳一次雇工。
公所园制度严格,责任明确,对雇工干活要求标准高。管理上虽不记考勤但公私分明,月底结账。雇工、掌桌笃信“在理教”,人人以诚实为本,自报病、事假等事宜,无人追究。
每年春雪消融之际,公所园置暖房一间,湿度温度保持稳定。准备好一盛有80摄氏度热水的大锅、凉水盆,另有装入各种选好的菜籽的布袋。将布袋蘸热水浸泡1—2分钟,提起放人凉水盆中摇晃使之均匀,再放入热水中浸泡l一2分钟,如是者三。接着将布袋分别挂在木架上,每日浸泡清水二次并观察发芽情况。
菜籽外壳胀裂芽将出之际,将菜籽抖入盛有3—4厘米厚细沙的木盒中,用手将芽逐个排列着摁人沙中,再用箩筛入1—2厘米厚的细沙土覆盖在芽上,每日用喷壶洒水二次。
三天后,芽长,用箩筛将盒中沙土筛去,剩芽苗,将芽苗植入秧田。秧田西、北两方置厚10厘米、宽1.5—1.8米、长10—15米的席抱,以挡住西北方向的寒风。席抱放置线上每隔5米有木桩树立,席抱拴绑于木桩上以防倒伏。
秧田上同样覆盖席抱保温,白日气温高时可揭开。待秧苗长到农历四月初八后,移栽至大田菜地中。
瓜果蔬菜
西瓜、王瓜、脆瓜、香瓜、甜瓜等移栽至瓜田后,为防春寒、霜冻、大风等灾害,用自制泥碗(每年七月用黄土、麦苡子、苇絮拌合,手捏成碗)扣在瓜苗上。泥碗数以千计,晚扣早揭,周而复始。若泥碗不够,也可用芦苇絮4株插在苗旁。
不同品种蔬菜移栽后,所追肥料不同,追肥方式也各不相同。
肥料经过发酵后碾碎并由专人筛好,大粪晾干后用木槌砸碎或用马套石磙碾碎并筛成粉状,催长时用铁铣撒人菜田沟中,浇水使之均匀受肥。
所用农家肥中不用牛粪。百合除追好底肥外,还用大粪、猪粪。
春天栽培山药时,每穴放麦草苡子40厘米。韭黄的栽培种植最有特色。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将韭菜两侧培土,使韭叶在培土中竖起,两侧沟中培植40厘米厚的麦苡子,洒水可使之发酵发热,韭菜田上面覆盖有40—50厘米的麦草,覆盖 面积大于韭田面积。冬天降雪盖在麦草上,韭叶生长散发出热气使积雪受热,融水沥沥下渗至韭根和侧沟麦苡子中,麦苡子发酵发热同样能融水和保温,水热充足,韭黄能迅速生长。
惠远各菜园所产蔬菜,基本上都是供应伊犁九城。主要调往宁远汉人街。调运时往往是夜晚下菜装车,半夜启程。
所走线路有两条,一条沿伊犁河边、老稻地(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6团)、黄草湖(今伊宁市英也尔乡阿里木提亚)、巴彦岱,过今木材厂、州党校一线,再东行达汉人街。这条路路坡大但近便。
另一条是从惠远城出发,北行再东过脊梁子,沿现伊乌公路东行达宁远城。这条路比较平缓,但路程较远。
(摘自霍城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霍城县文史资料》第8辑)
作者简介
晏海发:1944年出生,早年就读于新疆大学历史系,祖籍天津杨柳青,“赶大营”第三代大营客。2000年从中学教师岗位退休,通晓维吾尔语言文字,先后发表新疆伊犁历史、地理、人物方面论文200余篇。
作者:宴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