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信息
近日,由西青区档案局、西青区档案馆、天津市农学院联合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全区九个街镇围绕村村建档修志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李七庄街凌庄子村、精武镇付村、中北镇中北斜村、西营门街小稍口村、大寺镇门道口村、王稳庄小孙庄村、张家窝镇西闫庄村、宫庄子村、辛口镇第六埠村、杨柳青镇十四街实地调研,通过参观考察、资料查阅、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各街镇、村在档案收集整理、数字化管理、村志编修、村史馆建设、资金使用、特色亮点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组指出,西青区村村建档修志工程是于2017年3月启动,是全面推进全区档案和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契合了城市化进程中抢救村落文化,做好文化传承的现实态势,对于铭记历史,“记住乡音、留住乡愁”,激发民众爱乡情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目前,全区162个村均已达到“八个一”目标任务,村级建档条件及规范化程度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区志、街镇志、村志三级志书的全覆盖。《王兰庄村志》和《凌庄子村志》入选第一批中国名村志丛书,并完成《中国影像志》(名村)的拍摄,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王顶堤村志》《付村志》《白滩寺村志》已成功申报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稿件正在修改完善阶段。《杨柳青镇志》入选了第六批中国名镇志丛书,《精武镇志》稿件正在修改完善阶段。全区还建成了凌庄子、付村、门道口、小稍口等13个村史馆,成为了展示地方历史、传承地方文化、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撑。
调研组强调,今后,各街镇、村要充分认识档案方志工作在抢救资料、留存历史、传承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化村村建档修志工程,积极发挥档案方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持续做好工程成果转化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大局,助推村村建档修志工程成果运用在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等诸多领域,让村村建档修志成果为乡村发展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