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伊犁惠远镇——新疆“小天津”
2025年06月25日 作者:信息科

        《今晚报》“赶大营寻踪”采访团经过16个小时的颠簸,从乌鲁木齐乘车抵达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的惠远镇。

        光绪四年(1878),左宗棠率清军消灭阿古柏割据势力后,伊犁地区仍被沙皇俄国以种种借口继续强行占领。光绪七年(1881),经过艰苦谈判,中俄签订《伊犁条约》,规定伊犁由中国收回。光绪九年(1883),清廷派金顺将军接收伊犁,重建了惠远城(今霍城县惠远镇),驻有将军府和八旗兵5000人,附近的绥定城(今霍城县水定镇)则驻有总兵、粮道和绿营兵等。当时惠远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贸易发达,赶大营的杨柳青商贩紧随接收伊犁的清军,争相进入惠远、绥定、宁远(今伊宁)等城市,占地经商。

        在惠远镇北街94号,记者采访了74岁的于凤岐老人。清朝末年,于凤歧的祖父于宝和带着妻儿从杨柳青赶大营到惠远谋生。据于凤歧介绍,当时在惠远东西南北四街的店铺有三四百家,其中九成以上为天津杨柳青人开设。另有许多摆摊设点的杨柳青小商贩夹杂其间,惠远城繁华一时,被称为“小天津”。于宝和到惠远后,与人合伙在钟鼓楼附近开了家叫四路居的小饭馆,主要经营各种锅贴,有“于锅贴”之誉。于凤歧的父亲叫于金泉,到惠远时才六七岁,长大当了学徒,后来在惠远经营宝泰成杂货铺。

走在惠远街头,昔日鳞次栉比的店铺商号已不复见,惟有城中心的钟鼓楼仍高高耸立,见证着杨柳青人在惠远所创造的辉煌历史。于凤歧说,惠远东街原来最繁华,安文忠创办的文丰泰就在东街口,其余郭家的德心堂、李家的福全厚等也集中在这里。虽然惠远已经繁华不再,但在中心十字街附近找上几家杨柳青人后裔,仍是轻而易举的事。

        时年81岁的尹福祥和于凤歧住邻居,他本人出生在杨柳青,不到1岁就随父母赶大营来到惠远。他父亲先在北街荟芳园饭馆学艺,后来单独开了家叫同顺居的小食堂。尹老说,他本人当了一辈子司机,如今在家安享晚年,自得其乐。(《今晚报》2002年10月4日晨新疆霍城县惠远镇专电)




(2002年10月4日《今晚报》第2版“时事”)

作者:赵宝起 王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