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冯立:理门六方派调查(上)
2025年07月10日 作者:信息科

        理教又称在理教、理门,是发源于清初,并曾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民间宗教组织,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以禁戒烟酒、毒品为特色的民间慈善组织。理教依传承分为两个流派,兴起于天津城区的称为五方派,兴起于天津城西杨柳青镇的称为六方派。李世瑜先生曾对理教做过专门调查并著有《在理教调查》一文,其文主要是关于五方派的内容。也许是因为六方派流传范围较小的缘故,现在学术界对理教的调查、研究也多以五方派为主,而对六方派少有涉及。其实,六方派相对于五方派来说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作者生长、工作在理教六方派的发源地杨柳青,从小看到六方派的遗迹,零星听到一些关于六方派的轶闻,但并没有太过留意。2004年,作者对津西(主要是杨柳青)的历史文化进行调查,得知杨柳青是理教六方派的发源地,并且理教对杨柳青的地方文化有相当影响,于是对理教发生了兴趣,进行了一些调查。通过李世瑜先生的介绍,作者专门拜访了理教六方派众善堂的末代领众(理教公所负责人,为“理教大法”的掌法者)于云震老先生,有了一些新发现。2012年,西青区委、区政府(杨柳青镇属于天津市西青区)组织“寻根大运河”活动,对当地历史文化进行挖掘并循大运河进行文化寻根活动。借此机会,作者又在此前基础上进行了调查,取得了进一步的发现。

        一理教六方派源起

        理教六方派与五方派一样,宗杨莱如(又称杨来如,五方派一般称为羊来如,六方派有的资料也这么称呼)为创教祖师。六方派内部流传的《理教源流》(于云震先生称其为《理教总传》)记载,其祖师本姓“杨”,名诚证,字佐臣,道号隆清,圣号莱茹,系山东登州府济(即)墨县路家村杨家坛人氏。明朝万历四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子时降生,清朝康熙三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圆寂。生世聪明,过目成章(诵),八岁入学,十五入泮,十八举人,二十一岁进士。父母六旬以外,祖师朝夕忧虑:父母年近六旬不知何修以归圣。上选缺上任,不料父母得瘫痪之疾,祖师辞官不作奉孝二老,圣上恩准。于康熙元年间,父母双亡。顺治十八年,出家云濛山云漠洞,本是丘祖龙门派,出家挽巾游方。这段记载与五方派大同小异。

        杨莱如在父母去世后隐居蓟县岐山,八十一岁时下山传道,从正定到东安(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历时五载,跋涉千里,渡化八处,择孝子义士,传弟子十五人,史称“杨祖八渡”。理教内部流传,这八渡是:“一渡真定府常山县白沙滩张四姐;二渡五台县口角哨欧莱勋爷;三渡冀州名片岭张天熙爷;四渡武清县老米店陈莱忠爷;五渡天津县永丰屯张吾山爷;六渡杨柳青董莱真爷;七渡静海县尚文炳爷;八渡东安县条河头于栋梁爷。”

        按照五方派的传说和其他学者的调查,杨莱如的“理教大法”后来通过毛来迟交给了五渡张吾山的弟子尹来凤,形成了理教五方派。而按照六方派的说法,则是董来真得到了“理教大法”。

        董来真是天津杨柳青碾坨咀人,名琥,字殿臣,号辛勇, [1]其生卒年不详,但根据众善堂资料,他生于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寿八十四岁,以卖面为生。按照六方派的说法,后来,董来真不满足于所学,希望能得到杨莱如更深的教诲,于是,便到杨莱如的隐居地蓟县岐山去朝山。可是谁知,这时杨莱如已经“火炼金身”(去世)。董来真正在悲伤之际,发现杨莱如的遗蜕旁有一个包裹。于是,董来真打开查看。原来是杨莱如留下的“理教大法”。董来真得到包裹便回了杨柳青,按照包裹规定的程序开始传播理教的思想。乾隆三十二年,董来真在杨柳青老公所胡同建立了杨柳青理门的第一个活动场所——正安堂老公所。此后,六方派以杨柳青为中心得以流传。

        理教六方派众善堂领众于云震曾告诉作者,专门有一段说辞讲这段历史:“澜水旋波隐妙机,岐山古洞生神氲,羊祖打坐古洞中,火炼金身在岐山。董老先师佛法经卷一瓢收,今日得在弟子手,流传世界到如今。”

        二理教六方派的信仰

        此前关于理教的资料显示,其信仰中心是所谓的圣宗佛,又称南海古佛,也就是观世音菩萨。但是,理教六方派把理教的源流上溯到老子,明确了理教与道教的关系。在《理教源流》中记载,理教头代为“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号老聃,系河南汝阳府毫州苦叶县仙乡人氏,二月十五日圣诞,敕封玉虚宫三清混元教主道德天尊。”并有赞词曰:“混元乾坤主,天地日月星,三教诸圣师,金木水火土,鸿蒙判阴阳,太极尽河图,仁义礼智信,生老病死苦。”《理教源流》把道家著名人物关尹子列为二代祖师,并明确称关尹子为“圣宗”,说“圣宗姓尹,名嘻,字公文,道号慈航道人,河南汝宁府汝阳县人氏。周昭王五年二月十九日,圣宗遇老君行至河南灵宝山过函谷关传授秘法,得道。周灵王元年六月十九日飞升,敕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就是观世音菩萨。

        除观音菩萨外,理教(包括五方派和六方派)的信仰中还有几位菩萨,而以往公开的文献中少有提及。这几位菩萨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准提菩萨、地藏菩萨。在理教《五山宝卷》等文献中,大多记述了这几位菩萨的名字、所在地、咒语,以文殊为帮座,普贤为陪座,准提为监座,地藏为护座。理教六方派众善堂的法底则有如下文字:

        中央戊己土圣宗佛;帮座文殊佛,东方甲乙木青,座山帮山;陪座普贤佛,西方庚辛金白,座催山座;准提佛,南方丙丁火红,座山监座;北方地藏佛,壬癸水黑,座门山。

这是理教传点新理等活动时的座次。

        按照六方派的说法,杨莱如是受到以上五位菩萨的点化而得道的。所以,理教所崇拜的菩萨除圣宗(即观音)外还有文殊、普贤、准提、地藏,合称五圣。虽然如此,理教六方派也只供奉观音的画像,而同时以葫芦代表五菩萨,未见供奉其他四位菩萨的画像。

        三理教六方派的发展

        按六方派的说法,董来真在得到理教的传承后即在杨柳青传播。后来董来真到蓟县岐山得到理教大法,于乾隆三十二年创立正安堂老公所,这是理教六方派的第一个公所。其地址在杨柳青后大道老公所胡同内6号院。过去,院内正房为佛堂,东厢房为伙房,西厢房为活动休息室,在厢房与南房之间有月亮门,门旁种有竹子,是杨柳青人独特的公众活动场所,很多老年人至今记忆犹存。胡同口现保存有青砖圆券式拱门一座。拱门通高4.27米,宽3.29米,门宽2米。古朴淡拙,风格素雅,上砌花檐,门额正面用八达码和混珠镶有青方砖匾额,砖上刻隶书“正安堂老公所”六字,旧时六字刷有红漆,如今已经褪色。门两侧有砖柱,其中右侧砖柱子已有部分严重损坏,门额左侧也被烟熏,急需保护修整。门额背面砌橘子花瓦花。此胡同也因正安堂老公所坐落其中而得名。正安堂公所是杨柳青最早的理教公所,该公所遗迹如今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理门公所遗迹了。

        正安堂公所的创立年代比五方派尹来凤创立的第一个理教公所晚一年。估计是受了尹来凤的启发,六方派才以公所的形式组织理教信众。

        此后,在本镇及附近村落建有公所多处。

        (1)  正善堂东二众公所,地址在杨柳青大寺胡同碾子根。首任领众为张四姐,回族,原籍沧县人,时年二十三,嫁与四十岁船户王顺子为继室,王顺子为羊祖之徒董来真再传弟子,皈依理教,意志虔诚,张四姐受其夫影响,入理教受法,在嘉庆七年(1802)建该公所为首任领众,是天津县唯一的二众公所,各处公所领众均尊称其为“大师姐”。光绪年间二众公所第三代领众孙奶奶,虔心修行,无病坐化。地方仕绅筹资,在胡同内搭起彩棚,大办丧事,天津及外地理教人士多来参加葬礼。从而使皈理者人数大增。

        (2)  同安堂河南老公所,地址在杨柳青镇旧运河南岸十六街公所胡同。初建于光绪年间,因领众邵二爷和杨三爷先后了凡时坐化,而名声大振。

        (3)  复善堂东公所,地址在杨柳青镇后大道取灯胡同北门对过。其第二任领众魏有兴在教务方面很想有所做为,他任命了几位催众,对传点新理,斋日受道亲自礼,都办得井井有条,还在碾坨咀和当城两村成立了新的公所。

        这三处公所加上最早的正安堂公所,称为杨柳青四大老公所。清代建立的还有杨柳青的富安堂、永安堂,此外,还有几处,是民国年间建的,下面列举几所影响比较大的:

        1.同善堂中公所,地址初建于杨柳青七星庄东,后迁入七街东姜店胡同北部的姚家店胡同,该胡同曾因此改名中公所胡同。其二众公所名为福安堂。

        2.永安堂公所,地址在杨柳青西头公议胡同内。

        3.随善堂西二众公所,地址在杨柳青十街经堂庙内。

        4.德善堂公所,地址在杨柳青平安会所。

        5.义善堂公所,地址在碾坨咀村内。

        6.众善堂公所,地址在西琉城村内。

        7.静善堂公所,地址在炒米店村内。

        8.玄静堂公所,地址在张家窝村内。

        9.当城村理门公所,地址在当城村内。

        古镇杨柳青靠近大运河、子牙河,是漕运重镇。据《天津道光保甲图说》记载,当时在杨柳青四千八百三十二户居民中,有船户四百九十四户,船伙五百二十一户,从事航运的人占了近四分之一。漕运是当时杨柳青经济的重要支柱。

        但到了咸丰年间,南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占据了长江下游各省,割断了南北航道,经过运河漕运的只剩山东、江苏二省了,到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改行海运,让杨柳青的船户失去了营生。而子牙河“水清性又急,每年立秋时例为涨溢,淹禾稼又不遽退,为害甚烈。”[2]同治年间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多旱涝,间有蝗灾,基本没有丰年,农民的生活也没有了着落。人们不得不在传统谋生方式之外另谋出路了。他们的出路就是沿河私人贩运、做船工,俗称“赶大河”。

        同治七年,左宗棠率清军在直隶一带追缴“西捻”,并在白沟与保定之间征调船只,准备转入陕西。于是,杨柳青的灾民多应征充当船工。而这时,左宗棠军也在准备入陕的物资,于是很多杨柳青人便借机大规模跑起了贩运。这便是杨柳青人所说的赶大营或赶西大营。而理教六方派则通过赶大营传播到了新疆。

        杨柳青理教同安堂公所传人之李某系该公所的“催众”,赶大营至迪化,于直隶会馆前修建了公所,“济困抚危”,收徒传教,吸收不少同乡,附近各县皆有徒众,每月初一、十五会礼。又扩大到山西、甘肃两帮商人。伊犁的绥定、博乐、惠远;阿克苏的温宿;以及焉耆、吐鲁番、古城子等地均有津人理教公所。民国2年,津县杨柳青、交河、武清等津商在古城子集资兴建了直隶会馆和理门公所。两者隔墙而建,后者为男信众活动场所;继而于古城子老满城娘娘庙东筹建了女徒活动的“二众公所”。[3]由于当时赶大营的杨柳青人为数众多,新疆理教基本是六方派的天下。

        四理教六方派的相关文献

        与五方派相比六方派文献并不多,其中主要有正安堂留传的《杨祖遗训》,众善堂流传的《理教源流》和《五圣渡羊祖》。

       《杨祖遗训》为杨柳青理教信徒翟树荣、戴文澜“多方探讨、广为搜罗”而得,成书于清宣统三年春三月。前有“杨祖世谱”,正文分为五章,为天理、治心、修身、齐家、言道。该书借儒家之理阐述理教禁戒烟酒、修身养性之事。

        《理教源流》,于云震称其为《理教总传》,其开篇为理教所宗的祖师。头代为太上老君,原文说“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号老聃,系河南汝阳府毫州苦叶县仙乡人氏,二月十五日圣诞,敕封玉虚宫三清混元教主道德天尊。”第二代为尹嘻,理教附会其为圣宗观音菩萨,或许是因为关尹与观音谐音的缘故吧。理教称关尹子的法系为圣宗派。此后还写了丘处机,称其法系为丘祖派、龙门派。再后面写了杨祖的大致生平,遇观音传法以及渡真定府常山县白沙滩张四姐的情况,后面列举八渡弟子和八位座山师的名字,再后面是理教的真言、戒律以及诗词歌赞等。在杨祖的生平介绍中有一段不见于其他资料,说杨祖“顺治八年出家云濛山云漠洞,本是丘祖龙门派。出家挽巾游方到京西天地山朝见顺治爷,隔庙不见君臣各修各道,杨祖苦苦相求八个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这段话明确了杨祖是道教龙门派弟子。按照于云震的说法,自从杨祖向顺治求得八个字后便不再做反清复明的事了。所以,这段故事应该是清代时理教门人为敷衍官方所编造的。

        《五圣渡羊祖》目前只见于六方派李来中的传承中。大意是说羊祖(即杨祖)寻道云游天下,一日走到荒郊野外遇有一屋灯光透出,内有四位女子纺线、弹花、织布、拐磨不一。她们是文殊、普贤、准提、地藏化身。她们分别以纺线车、弹花弓、织布机和磨盘的操作运动为比喻,点化杨“道也者不可须臾离”的内修功夫。最后有一小女子献茶,羊祖喝茶后人与屋子都不见,才知是五圣宗渡化。这部经卷的内容与八卦教的《五女传道宝卷》(又称《五女传道书》、《五菩萨宝卷》)基本一致。《五女传道宝卷》是一部很有名的民间教门传授丹道的宝卷。中国人民大学程歗教授所写的《理门与近代华北集镇社会─—天津独流镇理门调查分析》一文曾提到此书。文中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日学者组成的近代华北农村调查团在独流镇见到过这一宝卷。文中称此宝卷为《五佛渡祖》。程先生认为,《五佛渡祖》是抄袭自八卦教的《五女传道书》。但是,按于云震的说法,《五圣渡羊祖》是董来真上岐山后从杨祖遗蜕旁得到的理教大法。从内丹角度而言,《五女传道书》的很多内容不适合初学者。而《五圣渡羊祖》只在极少数人中流传,比之《五女传道书》的普遍流传似乎更为合理。从年代上来看,传说中的《五女传道书》的作者刘佐臣的生活年代与羊来如仿佛,而且更晚一点。所以单从表面看,说不好是谁抄袭了谁。




作者: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