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李福鑫:风云老会轶事
2025年10月14日 作者:信息科

        千年古镇,每年农历元宵节的民间花会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历史,而其中的风云老会更是杰出的代表,这道花会的历史渊源和武术精华及传承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大约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山东人兰二爷(王子兰)随父(王九爷)迁居杨柳青。父子以开旅店为生,俗称“王家店”,并创立了风云老会。以此推算,风云老会距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了。

        兰二爷共收正式徒弟十人,大徒弟岳家霖,以下有蒋四、张五把、任连杰、宋振中、赵成祥、黄老,其他三人有待访询。

        岳家霖生于1898年,出身贫寒,以打短工务农为生,原籍静海,民国初年来杨柳青。岳家霖一生习武,共拜过9位师傅,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武术之中,堪称一代武术宗师,其共传授徒弟百余人。然而,集百余人之所学,也未尝抵岳师傅十之六、七!笔者曾于20纪60年代有一段情缘,耳闻目睹之下,列举风云轶事之一二,以飨读者。

        风云老会武术精华风云老会属于武林昆仑派潭腿门。潭腿为开蒙授徒第一拳术。然而,流传于世的均为十路潭腿,能会十二路潭腿者寥寥无几,后两路谭腿为何不教呢?据老人们讲,王家店教徒分为“前店”“后店”,“前店”只教十路潭腿,只有去“后店”练习的才教十二路潭腿。

        风云老会拳术不下百余种,涉及到各个门派的各种拳种,其中有不少已经失传。如“达摩十二式”岳师傅曾传授于苏延泽(苏长来之父),可惜苏父已故去,不知何人会此技艺。此外,拳术中有不轻易传的,如“阴太极”,只曾耳闻,未见其实。此拳术属于内家功夫,一般人难以企及,岳家霖师傅也仅授予李梦海。20世纪70年代,李梦海又将此技艺授予李家盛。至今,此拳术在武术界少有人会。据传,此拳术专打人穴位,相隔数米之外,一拳向丹田,大便失禁,十分厉害,故而少传。当年,李梦海练此拳术均于凌晨三、四点钟,周而复始,寒暑不辍。20世纪60年代初,一武林高手找到岳师傅,要“以武会友”,实为踢馆。当时岳师傅已年过花甲,体寒力微,欲让李梦海代为对阵,来人闻之,自知功夫不如,便不辞而别,一时传为佳话。此事见证者尚有数人健在。

        风云老会器械达几十种,其精华莫过于枪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阴手枪”。当今,弟子中会阴手枪者也不少,然而,知道如何拆招、破招者甚少。笔者于50余年前曾见过岳师傅讲授枪术之拆招一二次。当时岳师傅手握一根白蜡枪与徒弟对峙,不过几招对方身上已尽是土点。岳师傅究竟是怎么进招、怎么打上的,观者谁也没看明白。可见,岳师傅的进招是何等的快速和敏捷,让人领略到了枪术的奥妙。这与日本的拼刺刀相比,简直就是祖师爷。岳师傅在世时曾讲过,使枪最主要的:一是眼神,二是活靶,可进可退,可长可短,就势进招,突出“快、活、准”三个字。

        关于“阴手枪”的奥妙和神奇,还有一个更为传奇的故事。据传,清末风云老会的阴手枪在武林里已享有空前绝后的盛名了。有一年,一位山西武林高手要“以武会友,拜师学艺”,要以大镗领略风云老会的阴手枪,可见来人并非等闲之辈。适时,恰逢王二爷正值壮年,艺业旺盛,当场允诺,二人便在后店下了场子。阴手枪舞动起来犹如怪蟒缠身,只见红缨子舞起来如车轮大小,根本看不见枪尖儿。来人也不善,大镗舞起来呼呼带风,一般兵器根本上不了前。二人打在一起,几十个照面未见输赢。最后,二人兵刃搭在一起,枪进不去,大镗也走不了,相持片刻,来人将大镗一扔,口中叫到,我走了这么多地方,还没有人解赢我的大镗呢。此后二人结为师友切磋技艺。来人将大镗的技术全部传给兰二爷,兰二爷将阴手枪也传授给了来人,这一出叫做—大镗换一枪。从此,风云老会便有了大镗及它的习练者并流传至今。大约在10年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电视上采访了一位杨姓老者,其所演习的枪术称为“阴把枪”与风云之“阴手枪”如出一辙,想必是一百多年前“阴手枪”从山西流传到了内蒙(有待考证)。

        民国十七年(1929年),岳师傅参加河北省国术比赛,以阴手枪和达摩二十九式夺得一等奖。笔者曾在20世纪60年代,见过此奖状。

        岳师傅历经几位师父,所学武术甚多,只可惜许多武术未能流传至今。20世纪60年代中,一位弟子参军入伍,行前,岳师傅手指挂在墙上的一对双镢,掉着泪说,这对三十六趟翻天镢别人我谁也没教,就教会了你。20世纪60年代,流传于世的评书“三侠剑”之一的夏侯商元使用一对双镢。然而,书中对这一兵刃的叙述却是少之又少,这对兵刃如何使用、套路如何,恐怕张杰鑫老先生也未曾见过。故此,近百年来能够使用这对兵刃的传人真是少之又少。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文化部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风云老会唯一传人能将此技能展示给世人并录制成像流传于世,确实是武术文化的幸事了。

        谈及风云老会的武术精华不能不提它的器械对练,俗称“打套子”。风云老会传承一百几十年,每年正月元宵节都要出会,“打套子”无疑是重头戏。现如今能够流传的武术对练套路仅几十种,在此列举一部分。龙虎斗(刀剑对练),风云老会的对练绝不是戏剧舞台上的武打花架子,它是真刀真枪真功夫,因此,每年出会都有徒弟受伤。为此,会上常年备有几十种名贵中药配制的刀伤药,即时敷上绝无问题。每年正月出会,风云弟子各个精神抖擞,拿出最精彩的节目奉献给观众。每个对练节目少则二、三人,多则数十人,个个出彩。究竟是谁编导的呢?我想,这绝不是一两位在短时间内所能编导的,它是历经了数代武术大师跨越数百年所形成的。

        每年出会最为精彩的压轴大戏是师傅的大枪进镗。

        风云老会的传承 风云老会传承了160余年,几起几落,喜忧参半,个中缘由不必表述。

        风云老会兴于王家店,盛于七姓庄,这是有历史渊源的。风云老会自创立以来,几十年王家店为会头,到了20世纪30年代,王二爷年事已高,有些力不从心,而此时,人才济济、艺业兴旺,风云老会的重心从杨柳青五街转移到三街七姓庄。当时岳师傅便与王二爷相商,二爷应允后,风云老会的大图便由岳师傅掌舵了,以后,每年出会、拜会等事务便由岳师傅承担了。

        进入新世纪,风云老会有了长远的发展,以李宗盛为代表的一代宗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以杨柳青东咀小学为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青少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是有目共睹、功不可没的。

        作为民间花会组织,主持人就应该具有奉献精神。一代宗师岳家霖师傅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令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发扬光大,此种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懈。



作者:李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