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我与刻版情深似水流(三): 刀具赠徒弟,精神传后辈
2025年09月28日 作者:信息科

        张学悌,1939年生人,1958年成为第一批考试进入画社的学员,进入画社后,师从肖福荣,学习木刻。1962年至1966年期间,从事办公室秘书工作,后来又回到木刻工作室继续从事木刻和生产工作室管理等工作,教授学徒。

刀具赠徒弟,精神传后辈

        我的师傅肖福荣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的家乡在河北武强县,那是出木版年画的圣地。肖师傅曾因刻制宣传画而出名,后来到北京荣宝斋担任专业刻版师。他经验丰富、功底深厚、技艺高超,颇有自己的风格。在他的带领下,我在政治上、思想上、技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突,这是我崇拜和敬佩肖师傅的原因之一。他不仅教我如何刻版,还教导我努力工作,创造优异成绩,不愧自己的人生。师傅总说,我作为一名团员,应该做出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团员的责任。

        师傅的教诲,使得我十分关心培养新一代。刻版工作室的老师傅们退休后,我向领导申请培养徒弟。1973年,我开始带学员,当时有3位学员跟着我学习。带徒弟过程中,我继承了师傅的教育方式,对于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比较重视,在思想上、技术上用高标准要求他们。我首先要求他们端正态度,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刻版时绝不能马虎,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我对徒弟说:“活不怕坏,因为技术不可能立马掌握;活不怕慢,慢工出细活,你的技术在一点一滴中,会逐渐掌握。”为了让徒弟们可以更快地掌握木刻技艺,我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手把手地教徒弟们磨刀具、刻版,甚至还会亲手为他们磨工具。

        其中有一位女学员,她就坐在我的旁边,考虑到木刻工作很辛苦,要做一些体力活,所以,我时常会帮助她。她对于刻版的工作十分喜爱,平日里会仔细观察我如何刻版,然后自己再模仿练习。女学员干活很细致,注重细节,刻版刻得很干净,版面整洁,她是几个徒弟中刻得最好的。刻版就是需要踏踏实实地干,规规矩矩地来,不能为省功夫而偷懒,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刻出细活。在我的带领下,我三个徒弟的技艺突飞猛进,态度端正,逐渐也成为了优秀的技师,干起活来都是好手,在各种技术上都有所突破,基本可以胜任不同的活。

        几年前,我还收了一位来自天津美术学院的徒弟。我在美院为学生们讲解木刻时,她认识了我,同时对木刻产生了浓烈兴趣。她本身懂得绘画,木刻还是刚开始接触,因为喜爱,便亲自上门拜访我。我很满意这个女孩子好学上进的学习态度。鉴于她的认真和踏实,我将自己使用了几十年的刀具全部赠送给她,希望她能够继承我的技艺,挥刀创作更多的作品。后来,她确实不负众望,通过努力评上了职称。

        如今,我的心愿是希望木刻事业可以继续传承下去,以前的老技艺、好精神都需要继续传下去。因为木刻和其他的技艺不一样,科班出身的木刻人才越来越少,因此更加需要传承和注重人才培养。我对画社的感情很深厚,退休后,我总梦见我和同事们一起工作。我会亲自去杨柳青画社并告诉他们,如果需要我来传授经验,我随时到位!



作者:张学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