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王进:承祖辈精神,续写年画历史(二)
2025年08月13日 作者:信息科

        王进,1969年出生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系著名民间美术学者、年画收藏与史论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嫡孙,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年受聘于文化部(现文化与旅游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保护中心王树村传统年画研究所,担任所长、研究员。2020年受聘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桃花坞年画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近年来,继承王树村先生遗志,整理、研究家传年画藏品工作,同天津美术学院王树村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策划、组织多次古版年画展览和学术研讨。

挖掘年画,展示年画

        我现在受聘于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保护中心王树村传统年画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另外我还受聘于桃花坞年画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做整理各地方年画的工作,还有十八个国家级年画产地的年画我们都要研究,杨柳青年画是其中之一。将杨柳青年画乃至全国各地方年画中大量的精髓往外推荐,帮助国家级传承人推广作品,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从2016年开始,我每年大概举办三到四场展览,其中有许多展览备受关注,比如我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一次为期45天的展览,每天参观人数达两百多人,政府领导也前来参观,央视等各大媒体都进行了及时的报道。

        前几年,我与天津杨柳青年画社合作,将画社的所有画版全部进行整理,帮助他们出一套六卷本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线板全集。我们将他们库里所有的线版做了印刷,同时将这些版按照年代进行分类,界定出哪些版是同年代的生产用版,哪些是传统版;还需要将版和图进行一一对应,哪些版归属于哪些图,都要找准版对好画,工作的难点在于,这些版当中还存在许多残版,要为这些琐碎的残版找到“家”实在复杂,没有多年积累和经验,很难找准版。整理后发现,当时杨柳青年画社保存的可用版有1200余种。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举办了很多大型的展览。

        2020年9月15日,我同其他人士共同策划举办了“民艺中国——桃花坞与杨柳青年画展”,画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展,展期三个多月。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桃花坞年画研究所为学术支持单位,我与吴光荣、刘超为策展人。那次展出的年画中就有我爷爷的旧藏,都是中国传统年画的经典之作。

        此外,我们还于2021年7月份帮中国美术学院策划了一场新年画展览。展览主题为“新年画运动与学院美术思潮展”,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和上海杨培明宣传画收藏艺术馆联合主办,并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这次新年画展我们确定以1949年到1953年的中国政治新面貌为主题,虽然这次展览选择的年画和“年”本身没有关系,但是通过这些年画,我们看到了那个时间段内中国社会的真实发展历程。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这里人才辈出,许多老一辈的年画专家和经典作品都是从这里产生的,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些老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拿出来展示。这些优秀老艺术家和专家呕心沥血深入生活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与教学紧密联系,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在展出前,我们对这段时期的年画进行了筛选。本次新年画展展出六个月,起初在高校进行学术展,得到杭州市政府的关注和认可后,他们希望我们能对外公开展示,于是我们又在坐落于西湖旁的博物馆安排了展出。

        一般每次举办展览,我们都有一个小团队一起工作。团队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坐下来商量研讨,从制定主题到构想出基本框架,然后再去寻找相关的内容去充实丰富每个板块。展览中的许多文字内容,都有专业的人员分工撰写制作,而我一般会协助他们写注释。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布展,团队人员齐心协力,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于中国民俗文化和年画的喜爱。

        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仅是我家乡孕育出来的珍品,还是我的祖辈历经千辛万苦保护下来的,那种情感不言而喻。我研究年画多年,对待年画的感情随着每一次的调查采访而更加深切。

        目前,我工作的方向除了继续做展览以外,还要去调研,去年画产地实地挖掘。因为如今有许多地方仍不清楚本地年画的历史。比如像安徽的年画,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绝迹了,但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在我们去安徽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了问题,在某一户的家里仍然留存着稀有的民国时期复刻的年画版,在几乎失传的情况下,经过不懈努力还是收获了可喜的发现。有些珍贵年画艺术品一时我们无法看见,只要研究者始终不放弃努力,悉心观察和调查,就能挖掘出更多难得的宝藏。

        在去往各个地方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许多未想到的困难。比如,我们去宁夏中卫的时候就遇到了临时拒绝接受采访的情况。当时,我们了解到这地方有一位年画传承人,他对自己的年画做了很多宣传,通过分析,我发现其中暗藏玄机,于是我想亲自实地探访,一开始和这位传承人约定好了时间,但等我在银川将车子租好,行驶四百多公里抵达中卫市的时候,电话那端的传承人突然变卦,拒绝了我们的采访要求,而且不论我们如何协商、沟通,对方都不愿意见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显得很无奈,却又是常事,但无论我们遇到任何不利的情况,对方是否支持配合,都不能阻挡我们为寻找挖掘民间年画的努力,同时心中燃烧的激情也不会因此而泯灭。

        保护杨柳青年画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和协助,现在有许多院校对于年画有着很深的研究。我和这些院校开展了很多合作。比如我和东北大学开办的非遗研究中心进行合作,带着他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同时也会为研究生授课。另外,我作为中间人,协助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了杨柳青年画研修班,这一研修班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吸引了全国各大院校的学员。这个研修班对学生们进行为期60天的集中教学,教学结束后需要每个人都独立创作一个作品。在我与院校合作研究的课题中,我都会将自己寻找调研出来的资料和成果,提供给他们进行更多的研究。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将杨柳青年画的一些史料和珍贵作品进行展示对杨柳青年画的继承和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这也改变了人们印象中杨柳青年画只有娃娃这种题材的概念,杨柳青年画的内涵十分丰富,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还有很多未曾被了解的内容,这对于热爱传统艺术的莘莘学子来说,有助于他们在开展课题学习的时候找到更多元的研究角度,这也是我一直在坚持做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




作者: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