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杨晓萍,1957年生人,1974年进入天津杨柳青画社,一直从事木刻工作,2012年退休。她是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次选择,一生无悔
我这个人天生就是个实干派,不追名也不逐利,看着文化使者带着我们的作品走出国门,我就像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送向更广阔的舞台一样,心里特别自豪,而我只想着有生之年多刻些作品,让更多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走向世界。
为了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社领导让我在古文化街里表演木刻技艺,我在古文化街的一个透明玻璃房里工作了三年,我每天在里面刻版,来来往往的人都觉得新奇,就趴在玻璃上看我刻版,拿着手机给我拍照。
我们当时刻版按工时计划生产,我每次都能提前完成。退休前,我还接受了社里的一项刻版工作,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戴着一副400多度的眼镜,在看东西非常吃力的情况下,坚持着把刻版工作圆满完成。
工作多年以来,我干活不挑不拣,不管多大难度的活,我都可以干。从1974年进入画社,我就养成了每天记工作日记的习惯,一幅画要刻多少块版,工作室里谁都负责哪些版,一天完成了多少工作量,我细致地记录在册,做到心中有数、绝不马虎。
工作室里但凡来了新人,我总会毫无保留地把我的技艺教给他们,从不保守。
我到了要退休的年纪,很多人都以为我还不会退,领导也不会让我走的,但我家里确实有困难。我是家里的独女,没有兄弟姐妹,我爸爸那年80多岁且半身不遂,这些年我从来没有跟画社的人说起过自己家里的情况,也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当他们知道我的情况后说:“杨大姐太不易了!”
我在画社人缘比较好,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我不曾因为家里的情况请过一天的假。当社领导把我的退休证递给我时,心中升起感慨之情,往事一桩桩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自己把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这里,这里也成就了我的人生。
我的努力也获得了荣誉。2008年,我被评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同年,我被评为首届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我撰写的论文《谈杨柳青年画的继承和发展》被评为天津市第十五届出版科学年会、编辑学会第十一届论文研讨会入选论文。
虽然退休在家,但我时刻关注着画社的发展,网上发表的最新作品我都去看,由衷地觉得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些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名家的作品都已不复存在,画社里的老版也会消耗磨损,也会有失去功能的时候,多么希望画社的年轻人能够尽快地刻一些新的版出来,如果有需要,我还愿意继续为画社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杨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