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舒杨:武城的军团
2025年05月13日 作者:信息科


        武城,一个崇文尚武、文武双全的地方。

        这个坐落在山东省西北边陲,鲁西北平原,京杭大运河东岸的地方,是德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全县37万人口,748平方公里面积,下辖五镇三乡和一个办事处,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29.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35.1元,境内财政总收入6.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9亿元。

        武城,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在这里交汇,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在这里重叠,京津文化在这里沉淀,历史文化资源丰厚。

        历史上的武城,建置于春秋时期,历为兵家争战之地,史有“武备之城”之称,西晋太康年间称武城,沿用至今,堪为历史名邑。

        历史上的武城,子游、澹台灭明、平原君、窦太后、曹植、崔琰、窦建德、房玄龄、节振国、吉鸿昌,或出生于此,或为官于此,或与此有着深厚的渊源。

        历史上的武城,被誉为“状元之乡”,中国封建政权自从推行科举制度以来,有名可查的600多名状元当中,16人出自武城,其中,武城的孙伏伽在唐代武德五年的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个状元;然而,武城更堪称“宰相之乡”,从东汉到五代的九百年间,就涌现出二十多位宰相。

        历史上的武城,曾因弦歌之台高筑,孔子的高徒子游出任武城邑宰(县令),提倡以诗书礼乐为教,使境内有弦歌之声的缘故,故有“弦歌古郡”的美称。

        武城,一方厚土,厚文厚武,文武交映,灿若星辰。

        2012年9月20日,我随“寻根大运河”天津·西青记者团第一次踏上了武城这片厚土。

        刚刚踏进武城,我们迎面感受到的竟是一股威力强大的“冲击波”!好客的武城人,竟是用“武”的方式,排出一个“军团”,列出一座“方阵”,来迎接天津西青的客人!

        豪爽、儒雅的德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原武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军同志,没有领着我们去著名的四女寺风景区、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体验区,也没有带我们去领略欣赏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花杠舞”和“运河号子”,而是引着大家径直来到了县文化馆一楼的陈列大厅。

        就在这里,一支文化建设成就的军团,一座文化产业成果的阵列,肃穆而从容地接受着我们的检阅,强烈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和心灵。

        大厅的四壁,高大的陈列架上,一排排整齐的展览图书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书籍,是武城人为挖掘整理文化资源,投入40多万元组织学者作家成立专门写作班子编辑出版的大型专著——《贝州文化集锦》。这些专著当中,有把武城的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景观、历史人物、民风民俗分门别类,汇集数千篇精品文稿、数百条珍贵线索、数十道文化脉络,创作出的《武城那些事儿》历史文化丛书三部共45册;有当地文化工作者遍寻全国古籍馆和到各大高校广泛查询,编辑出版的自明嘉靖到民国的11部影印《武城县志》,极具收藏、馈赠、文献、研究、文物价值,堪称武城人的历史珍籍、文化精品;有系列丛书《武城地名文化志》,把全县原有393个村庄的渊源出处、来历传说、文化特色以及姓氏构成整理出版,定格了历史风貌,见证了时代变迁。陈列架上,还排满了近年来武城人在60多家国家、省级以上的报刊杂志、出版社发表的100多件艺术作品。据介绍,陈列大厅陈列的还只是文化成果的一部分。



        端庄秀丽的武城县文化局副局长陈雪梅同志,一面指着墙上印有影视海报和剧照的巨大展板,一面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眼下,在全国热播的电视剧《神圣使命》,就是由武城县与上海良仟公司联合拍摄的;德州市第一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佛光寺传奇》、20集电视连续剧《民为邦本》,也是武城县与央视等多家影视公司合作拍摄的,即将在全国公映。除上述作品外,武城县还创作了《神女孝亲》《四女寺传说》《运河情歌》等影视作品,创作完成了《运河长歌—古贝春浓》剧本,由著名作家莫言指导,择机将武城的古贝春酒搬上荧幕,力争打造一部浓缩版的《大染坊》,一部武城人的《红高粱》。

        陈雪梅还介绍说,武城县精心挖掘推广历史人物事迹,已经完成了《侠圣——窦建德》《天下第一状元——孙伏迦》以及《四女寺的传说》等文稿创作,推向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目前正在积极接洽策划;还准备与央视联手拍摄电视专题片《话说武城》,并且将武城民歌《唱秧歌》《武城怀古》等拍摄成MTV,在央视《民歌中国》等栏目推广。

        德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建军同志告诉我们,近年来,武城县委、县政府推行“文化是第一动力”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文化强县,全县文化事业呈现出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几年前,成立了县文联,同时成立了县戏剧协会、作家协会、音乐舞蹈民间文艺协会、摄影协会、楹联协会和书画家协会等六个协会,全县文学艺术界的会员已经达到500余人,其中国家级会员4人,省级会员20人,市级会员83人。二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村文化大院已建成176个,建筑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两馆建设已经完成;民俗展览馆正在筹建之中,已征集民俗物品200余件。三是坚持文化融入品牌建设。围绕打造“历史名城、运河明珠、弦歌古郡、状元之乡”的武城文化品牌,编辑出版了各种书籍,拍摄了融入花杠舞、武城旋饼、第一状元等武城地方文化元素的影视剧;搭建运河文化发展平台,成功举办了运河文化武城论坛。四是坚持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围绕城区“三河五湖五十八桥”建设,将武城的历史文化精华融入其中。五是坚持文化融入旅游开发。投资60余万元对全县旅游业进行高标准规划,形成了以运河风情为依托,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以“一心两轴两廊四区”为增长极的旅游开发新格局;投资36亿元的“封神世纪动漫高科技城”项目已经进入规划设计和征地迁占阶段。投资6亿元的中华孝文化传播基地、佛光寺、四女寺风景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结合武城六大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建成了古贝春酒文化馆、玻璃钢展览馆、中央空调展览馆、地毯艺术博物馆、农产品展览馆等5个展览馆。六是坚持文化融入思想建设。编撰了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历史景观、地名故事、武城民歌、历代名人咏武城等书籍,编写了《武城“四德”三字经》,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乡土教材。创作了《道德歌》,专门请著名歌唱演员谭晶进行了录制演唱,成功举办了全县“四德”工程建设大型歌咏比赛,形成了人人学唱《道德歌》、个个争当“四德”人的生动局面。

        哦,聆听武城人的介绍,望着眼前的场面,大家如同看到一支威武雄壮的大军,正列着整齐的军阵,朝着我们铿锵走来......

        告别武城,记者团继续南下,奔聊城,赴枣庄,下济宁,一路上,武城给我的印象始终挥之不去,更加刻骨铭心。武城,究竟让我看到了什么?究竟告诉了我什么?我究竟该得到什么?

        回到天津,我情不自禁打开电脑,上网,搜索那个人口不多、经济实力并不十分雄厚的小县,发现一组数字:2010年,武城全县文化旅游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9%,远远超过全国、全省和全市的平均水平。

        还猛然看到武城人2010年10月27日向全世界发出的一则启事,全文如下:

        名家参评 十万巨奖 歌赋辉映 全球启动

        武城县人民政府面向全球征集《武城赋》《武城县歌》

        一、主旨

        由武城县文化局、武城县旅游局组织的《武城赋》《武城县歌》全球征集活动将全面展开,特等奖作品将获得高达10万元的奖金。这次征稿活动至2011年4月30日结束,历时六个月,征稿启事通过国内各大媒体发出,诚望文化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武城在唐朝隶属贝州,“赋”字便是武城和贝州前一个字的合写,一字双关更是赋予了这次征集活动的无穷魅力。

        武城位于鲁西北,自春秋始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史称“武备之城”而得名。兼之,人文荟萃,名胜古迹蔚为大观,堪为历史名邑。倚河而荣、凭河而兴的武城既铭刻着黄河文化的烙印,又闪烁着运河文化的风采;齐风、鲁韵、燕魂、赵魄在这里交融;京津文化在这里沉淀;千古沧桑,造就了无数风流人物,闪烁着礼仪之邦的古韵今风。这里留下大禹治水的足迹,作为其裔孙武的封地在此建都而名扬天下;这里弹唱着春秋大贤子游任县宰时大兴儒学的千古弦歌;这里沉淀着四女孝亲、尚宫五宋撰写《女论语》的孝悌文化;这里彰显着武城崔氏显赫八百年的士族光辉;这里泼墨着隋唐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刘黑闼壮烈的英雄色彩;这里独领着16位状元、28位宰相、237位进士的百代风骚;这里飘荡着辛亥革命先驱王金铭、抗日英雄节振国的不老魂魄。

        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淳朴的民风民俗。嫦娥奔月、秋胡戏妻的传说脍炙人口;武城第一贡篦子和杜康齐名的“东阳好酒”折射出商道即人道”的精神内涵。层城夕照、泮井泉声、东流钩月、南浦浮烟、花园春色、柳林秋霁、桃园晓露、莲池暮雨等武城历史前八景,大寺晚钟、贝州古塔、桃园春色、回銮行宫、龙湾烟树、运河风帆、弦歌台榭、唐槐宋杜等武城历史后八景和贝野长堤、平沙落雁、漳南夜月、虹桥潭影、槐阴清风构成的恩武五景,就像鲁西北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让人叹为观止。

        此次征集的《武城赋》,以骈赋为主,以追古抚今,赞美武城为主题,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设特等作品奖1名,奖金10万元人民币,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入围作品奖若干名。对三等奖以上作品,组委会将邀请国内书法名家书写,刻碑留念,于武城博物馆内永久收藏。凡是入围的作品将入编《武城赋选集》出版发行。届时,组委会将举行盛大《武城赋选集》首发式。

        此次征集的《武城县歌》,以现代歌词为主,在武城的历史长河里采撷最灿烂的浪花,沉淀、浓缩、升华,以赞美武城为主体。设特等作品奖1名,奖金5万元人民币,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入围作品奖若干名。对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组委会将邀请国内著名作曲家谱曲并拍摄成MTV由中央、省、市电视台进行推广,凡是入围的作品将入编《武城县歌选集》。

        此次《武城赋》《武城县歌》征集活动的评委拟邀请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先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学院荣誉院长、国际知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游国恩先生;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邓友梅先生;歌词泰斗乔羽先生等著名专家学者任评委。一场全球性的《武城赋》、《武城县歌》征稿活动即将拉开序幕。

        作为一个千年古都,武城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却如同一块深埋地下的宝藏,鲜为人知。众所周知,“地以文传”的现象十分普通。子游任武城宰、尚宫五宋撰写《女论语》的历史记载、神女孝亲、一亩坟传说、姑嫂坟的传说,为推广武城孝悌文化发源地、开发四女寺风景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城崔氏家族、张氏、房氏是中国世家文化的代表,16位状元、28位宰相、200多位进士,为武城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的人文魅力,使人千载之下仍然追怀向往。此次征集活动旨在展示武城风采,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历史名城、运河明珠;弦歌古郡、状元之乡。”的文化品牌,从而让世界了解武城,让武城走向世界。

        二、时间:本次活动从2010年11月1日开始,到2011年4月30日结束,历时6个月。

        三、奖项:本次大赛共分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入围奖五个等级。《武城赋》特等奖一名奖金10万元;一等奖一名奖金3万元;二等奖两名,奖金2万元;三等奖5名,奖金1万元;入围奖10名,奖金5000元。《武城县歌》特等奖一名,奖金5万元;一等奖一名,奖金2万元;二等奖两名,奖金1万元;三等奖5名,奖金5000元;入围奖10名,奖金2000元。

        四、 主办:中共武城县委 武城县人民政府

        五、 承办:武城县文化局 武城县旅游局

        六、联系电话:15965209292 0534-6211030

        联系人:孙晓霞

        邮箱地址:WHJZJB@163.com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七日



作者: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