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说不尽的驼道——驼道:赶大营后面的故事之七
2025年04月30日 作者:信息科

        过去人们在谈到津商赶西大营的意义时常说,津商赶大西营不仅恢复了古“丝绸之路”,并将其向东延伸到渤海之滨,而且成为中国最早的从渤海之滨到中亚乃至欧洲的亚欧大陆桥,那么对当年天津通往新疆的主要物流通道——驼道的确认,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观点,而且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条路线与古“丝绸之路”的关系。

        在京张铁路修通之前,来自西北的驼队直接进入北京、天津,将皮毛、土特产交卸后,又将经大运河运至京津的茶、丝绸、纸张等货物装上驼背运回西北。京张铁路修通之后,张家口成为贸易集散中心,西北、京津货物多在这里装卸。以后,呼和浩特、包头又先后成为贸易集散中心。民国时期出版的《内蒙古物产志》一书中记载了京包铁路建成后,从内蒙古中西部各旗运往天津、北京的各种物产。而驼道,作为铁路的接续运输路线,将东西往来的大量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天津、北京、新疆,还有外蒙、俄罗斯、中亚各国以及土耳其。近代以来,天津港之所以能成为对外贸易的运输大港,天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贸易集散中心,与西北腹地的支撑有着密切的关系。别看荒漠草原、戈壁上那些条细细的驼道是那么不起眼,那么微不足道,它们却是东西部贸易的物流大动脉。正是这无数条细微的驼道,汇成了天津与西部的贸易洪流。

        当年去西北做贸易的天津商人不仅遍布新疆各地,在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兰州等地,也有很多天津商行、洋行的分庄,有些人还在当地投资,为西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除前文说到的朱炳开办绥新长途汽车公司外,呼和浩特的发电厂最早也是天津商人投资兴建的,兰州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黄河铁桥,是由天津新泰兴洋行投资兴建的。天津东亚毛纺厂的创办人宋棐卿当年不仅曾专程去呼和浩特、包头考察羊毛,还从澳洲引进优质种羊在内蒙古兴办牧场。在西北地区投资服务业的天津商人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就连当年驼队要道的阿拉善左旗,也有天津人开办的以经营百货、文具为主的商号。

        阿拉善左旗虽地处偏僻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当年却是内蒙古西部的重镇。乾隆时期从俄国不远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蒙古人就定居在那里,清政府在那里设立了定远营,由清政府直接管理。当年那里不仅是交通要道,而且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小北京”之称。今天我们仍能从定远营的历史照片和遗存的定远营王府及土城墙的规模想见当年的繁华。

        虽然阿拉善被人们称为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地方,但它独特的沙漠、戈壁地貌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以及其淳朴热情的蒙古民族风情,还有那引人注目的东风航天城,都已成为阿拉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每年秋天的“胡杨节”吸引了数十万的摄影、旅游爱好者云集额济纳,记录下“金色阿拉善”的美丽景色。

        与古“丝绸之路”相叠的驼道,不仅见证了自古以来东西部贸易的往来与发展,而且,作为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人文价值更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



(2011年8月7日《今晚报》“今晚副刊”)

作者:方兆麟